返回列表

強計劃才能強效率

時間:2022-09 作者:本報評論員
分享:

  數字化時代,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效率,“一次把事情做對”成為企業的制勝法寶。我們必須看到,單量低、款式多、難度大、貨期緊就是集團企業要面臨的常態,我們必須要想辦法去適應并勝任越來越嚴苛的制造難題。而我們也看到,同樣的現狀,集團企業的應對和結果存在較大差異。這其中,生產計劃的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。

  過去囿于有限的技術和管理水平,集團企業的生產計劃制定方法較粗放,存在一定的誤差,雖可勝任當時的生產管理需求,但在需要高速反應、容錯率低的當前,這套辦法已無法滿足精益生產的需要。

       要實現精準計劃、精準執行,盡可能將產能最大化、將效率效益提上去,一定要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生產計劃制定方法。多年來集團大力推進數字化、智能化,積累了強大的數據資源,通過IE技法應用和改良創新,取得了較多工藝改善及流程優化成果。以此為基礎進行生產計劃的統籌安排,也更容易做到科學高效,所以我們要轉變思維、強化統籌,利用好有限產能,減少無謂浪費。

  首先,要有“麻煩在我”的精神。我們說的生產計劃安排,不止是生產科層面的每批貨的總體安排,每個車間、每道工序乃至每個員工,都應該對自己工作的各項指標要求安排清晰、心中有數,這恰恰是我們當前管理的短板。有很多人只看到批號多、單量小、貨期要求不一,計劃安排既多且雜,就會有畏難情緒,有“怕麻煩”的心理,對計劃安排敷衍了事。無數的實踐都在不斷證明,前期計劃怕麻煩,后期執行越容易有大麻煩,出大問題。那個時候再來補救,更是吃力不討好。集團各級管理干部一定要有“麻煩在我”的精神,在計劃安排的時候就做好通盤考慮,把疑難雜癥在自己手上先解決掉,給后道工序、給下游操作留出時間、給到便利,如果人人都能強意識、強計劃,相信計劃的制定和執行也將更順暢。

  其次,要有“打蛇七寸”的能力。生產計劃不止是排期、排順序,更重要的是對資源進行整合利用,具有很高的能動性。就以南江公司為例,大家都覺得南江的生產安排很科學很高效,但是自己學,又學不來。問題的關鍵不在個人能力高低與經驗多寡,也不在企業實際情況的不同,而在于生產計劃制定者是否掌握了足夠的生產數據,是否有一套科學合理接地氣的安排邏輯。南江生產計劃之所以能貼近生產需求,就在于他們是從瓶頸工序縫盤的運作出發,安排上下游的生產,確保整體流程的順暢。而為了紓解縫盤的困境,他們還開動腦筋,善用IE技法和工藝改良,能在織機環節做到的,就不要縫盤來縫,盡量減少縫盤工序的難度,通過各種事前的思考和改善,針對每一批貨的重點難點做突擊研究,確保大貨生產“嚴絲合縫”,并在實踐中檢驗他們計劃制定的得失,再把成功經驗應用到下一次的計劃制定中,以此實現良性循環。各家情況不一樣,但是模式可以套用,集團企業要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,磨練自己的專業技能,下沉到一線去收集數據、尋求改善點,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,為能力躍升積累經驗。

  從未來的趨勢上看,小單、難單、急單將成為主流,企業的生產管理要少走彎路、少犯錯誤、少付“學費”,一定要強準備、強計劃,以計劃推動效率、推動質量、推動整體發展。與此同時,生產計劃安排是服務于一線生產的,需要團隊集思廣益,也需要在執行中的整體配合、精準到位,這對集團企業的管理提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,需要集團廣大干部職工再修煉、多精進。


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